文殊臺
地理位置
文殊臺北依玉屏,南臨深淵;臺如小船,有松如帆,風起云涌,舟動帆搖。臨臺遠望,黃山的萬山千嶺盡在眼前。
名稱由來
文殊臺正中有一椅墊大小的半圓石窩。這方古老冰川磨礪而成的冰臼,經千百個高僧的跏趺盤坐后,光亮如鏡,潤潔如玉。
文殊臺全名“文殊夢象臺”。傳說明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一個法號普門的禪師在山西代州夢見自己困在一座大山中,無路可走,四周都是鐵青鐵灰色。就在禪師身形難動,不得解脫之時?罩泻鲲@彩云,云彩上文殊菩薩手指南方,大呼:“向南!向南!向南!”法師回首向南,立刻身心徐起,平步青云,盤腿趺坐于一座祥云環繞,風景如畫的高峰之上的一方石臺上……禪師醒覺后,每逢茶飯時,便會出現夢境。于是,禪師開始向南尋夢。
1613年8月27日,67歲普門禪師用木鉤奮力引身攀上懸崖上的這方平臺。困頓而坐處,石窩半圓,正是夢中文殊菩薩所指引那方跏趺坐跡。環目四顧,一切均與夢境相合。為感謝文殊菩薩的指引,禪師在臺后的玉屏峰下建起一座文殊院。
如今,人們來到玉屏樓前的小廣場,相機更多的是迎客松;是前身為文殊院的玉屏樓賓館。這方小小的文殊臺,這方跏趺坐跡,已漸不起眼,不為人注意了...
附近名勝
文殊臺上的陪客松
“文殊臺”為觀前海景色云海最佳處。除了臺上有天然的和尚盤腿坐的“跏趺坐跡”之外。在文殊臺上北望,只見玉屏峰頂,酷似一佛仰臥,頭西腳東,慈眉善目,體態勻稱,神形俱備。人稱“玉屏睡佛”。
峰頂西側,有一怪石形似龜,頭東尾西,名“金龜望月”。
文殊臺上東望天都峰頂石室,前側有一石人斜倚門框,如守護洞室,名“仙人守洞門”。稍右向耕云峰頂遙望,可以看到兩塊巧石酷似小松鼠,正收腹弓背,向天都峰上眺躍,名“松鼠跳天都”。再俯瞰耕云峰腳,天門坎方向,有一石如轎,一石如人,名“仙人下轎”。
文殊臺上西望兩峰,上方高者為蓮花峰、下者如含苞欲放,為“蓮蕊峰”。在蓮蕊峰頂,有一石如船,石上有松如帆。因處于蓮花、蓮蕊兩峰而名“采蓮船”。目光稍右移,便可見蓮蕊峰腰面的峭壁上,有一巧石酷似美麗的孔雀,面對蓮花峰,下部幾層重疊石面鋪成孔雀長尾,人稱“孔雀戲蓮花” 。
需要了解更多黃山自助游攻略詳細資訊的朋友請點擊黃山自助游攻略
黃山厘米客棧是黃山地區客房最干凈設施最好服務最貼心的客棧之一,離黃山風景區換乘中心最近。黃山厘米客棧官網專業為您提供最新最全面的黃山旅游攻略,包括黃山自駕游住宿、黃山湯口住宿、黃山山下住宿、免費黃山山上住宿預訂以及黃山自助游攻略,想了解更多內容請點擊黃山旅游攻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