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 13955978655 江威
13901048453 抱一 QQ 442392934
2777199411 客服微信 見文章標題下二維碼 地址 黃山風景區湯口鎮兆成天地A4棟(黃山換乘中心下850米)
圖片:步仙橋以及步仙橋觀景臺 步仙橋連接的柱狀山峰即為黃山石柱峰
從步仙橋出發,經鰲魚峰,天海白云賓館,光明頂,飛來石到排云亭,經過經典黃山風景區游覽路線,需要耗時3小時左右。
圖片:厘米客棧獨家提供的黃山風景區手繪地圖
從步仙橋出發去往排云亭,要先到光明頂,步仙橋到黃山第二高峰光明頂一線全是上坡,走起來也比較艱苦,特別是如果朋友們是從排云亭穿越大峽谷,要回到排云亭休息,作為結束段那就是非常非常痛苦。
步仙橋。
圖片:步仙橋觀景平臺和小夢筆生花 從步仙橋往光明頂行走,大家會自然發現視野中的山峰則完全改變了風格,不再是刀劈斧砍式,而是圓圓的饅頭狀,黃山妙就妙在風景永遠不是單調的,或是迎風而立的松樹,或是綻放的無名野花,總是恰當的點綴在峭壁上、崖縫里,向人們展示勃勃的生機。
山寨"鯽魚背",與天都峰比比如何? 小心走過在山體上直接鑿出的石階,感覺眼前豁然開朗,幾座秀美的山峰,近在咫尺。 圖片:把云門峰中間豁口的怪石拉近:唐僧西天取經圖
云門峰中的孫悟空特寫
山間陣陣云霧涌起,更似天宮仙境。 海心亭,是黃山自助游的一個重要地標。請朋友們一定注意,此外還有在獅子峰的曙光亭等都是地標。海心亭位于黃山中心天海。此亭造型雅致,八柱四方,雙重性飛檐翹角,美觀而大方。旁有康熙時太平縣令陳九陛題“海心亭”三字刻碑。 由海心亭往東走了不到200米便看見了堪稱“黃山十大名松”之一的鳳凰松。它形同鳳凰,展翅欲飛。值得提醒的是 ,在鳳凰松前的巖石旁,是觀“佛光”的理想之處。此松地徑30厘米,主干低矮,在樹高40厘米處,分為兩條枝干,一枝昂然斜伸,宛若鳳凰引頸;一枝平展四射,恰似鳳凰開屏。從另一個方向看,兩條枝干分出,繼而又分成四股平整枝丫,如問風凰的首尾和兩翼,首尾相距3米多,其首曲伸,其尾垂地,左右長翼,隨風飄蕩,頗似鳳凰展翅欲飛。 圖片為黃山名松鳳凰松 現在已經封閉不開放
一隊海豚正在林海中暢游 流水的侵襲讓絕壁充滿了詩意和想象 光明頂海拔1860米,為黃山第二高峰。相傳,古代有位名叫“智空”的和尚,在此修行15年。有一天,親見“日華”出現于天門,山頂大放光明,故名“光明頂”。因這里高曠開闊,日光照射長久,故“光明頂”之名尤為相宜。 頂上平坦而高曠,面積約6萬平方米,視野開闊,四面受奇,八方獻巧,遂成為黃山一攬勝處。既可觀東海奇景、西海群峰,又煉丹、天都、蓮花、玉屏、鰲色諸峰盡收眼底。又是黃山看日出、觀云海的最佳地點之一,有“不到光明頂,不見黃山景”之說。 明代普門和尚曾在頂上創建大悲院,現在其遺址上建有華東地區海拔最高的氣象站--黃山氣象站。旁邊是光明頂山莊。 氣象站對面由一個巨石形成的平臺,站在上面可以領略諸峰盡收眼底的勝景,此平臺為“諸峰都有”觀景臺
圖片:諸峰都有觀景臺 遙望鰲色峰和金龜。 再拉近點! 遙望蓮花峰。蓮花峰是華東地區最高的山峰,當然也是黃山的第一高峰,海拔1864米。從光明頂望去真如一朵“蓮花”。
圖片:蓮花峰
遙望天都峰和玉屏峰。
圖片:天都峰和東側的佛掌峰清晰可見 遠眺飛來石。
西海水庫。 到了著名的飛來石。飛來石位于光明頂西北方,相距近1公里。天海平天矼的西端,有一塊巨石,呈近長方柱體聳立在峰頭基巖平臺之上,走向南東,寬7米,厚1.5-2.5米,高15米,花崗巖的平均密度為2.59×103kg/m3,其重量約為544噸。從南向北側面觀看,它上尖下圓,形似一顆巨桃,世人稱其為“仙桃石”或 仙桃峰”,海拔1730米。經實地測量,巨石下面的基巖平臺長12-15米,寬8-10米。巖石成分完全相同的上下二石,其間的接觸面積卻很小,使游人感到到上面的巨石似從天外飛落崖上,故名“飛來石”。 據傳這飛來石很有靈氣,一摸官運,二摸財運,三摸桃花運。 游人立于基座平臺之上,如臨畫境,故石面上有“畫境”二字題刻。 前方剪刀峰、雙筍峰就象一幅神奇的潑墨山水畫。 張大千多次以剪刀峰為題材作畫。
剪刀峰 飛來石東側道旁有風景涼亭。過亭不遠,立于雙龍松”上面的平崗上,可見對面峰上有大峭壁陡立如削,面對石壁大聲呼喊,回音響徹山谷,不絕于耳,故名“回音壁”。這里是山中回音最佳處。 此處下臨深達百米的白云大峽谷,又面對峭壁,如游人在此高呼,聲音就會從峰壁、深谷 返回,連續出現回音,令人奇中生趣,玩味無窮。這個自然造化的回音壁,無論是空間之大,距離之遠,回音之效果,都是任何人工建造的回音壁所難以企及的。
回音壁 雙龍松生于西海門回音壁對面。古松分作兩干,從石壁隙縫中伸出,盤旋虬曲于懸崖峭壁之上,形似雙龍嬉戲于云海松濤之中,故名。 云霧中遠遠望去,只覺鱗甲閃動,角嶄髯張,更為神似。1977年遭雷擊后枯死,現樹干尚存。那下臨深淵.吞云吐霧,剛勁威武,勢若騰飛的姿態仍形神俱在,游人依然可以領略和欣賞。有《采桑子·悼雙龍松》詞記之:“群松難比芳姿俏,昔日成雙,難再成雙。雷奪青春骨仍香。茫;煤T茻o際,似有龍翔,不見龍翔。剩有殘軀我斷腸!
現在黃山風景區已經把雙龍松的名字給了北海獅子峰清涼臺附近的一棵黃山松 >> 黃山雙龍松 知行亭。上書郭老著名對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 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亭前有一石碑,上刻: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造是孫子。朋友們想做什么取決于你自己哦。 從行知亭下行不遠就到排云亭了。
需要了解更多黃山自助游攻略詳細資訊的朋友請點擊黃山自助游攻略